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发展和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中医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全球抗疫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也为中医药发展创造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然而,当前中医药发展还存在着优质中医药资源总量不足、传承创新发展不够、中药材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
中医药怎样才能重获昔日的辉煌?科学家肩上的责任更为重大。我国植提产业鼻祖陈冲老师,从1978年开始就一直致力于中药现代化研究以及中药化学等值性研究,他具备丰富的植物分类学、生态学、地埋学、资源学知识及化工机械、化学工程、植物化学、有机实验等方面的技术和经验,在医学、医药及企业策划等方面有较深造诣。开发研究天然产物植物化工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药源50多项。创建、设计植物化工厂20余座。多年来在《中草药》、《中国医药工业》、《精细化工》等杂志发表论文13篇,有专著《植物化工工艺学》。他的科研成果,已有100多项投入生产,其中有三项填补了国家空白。特别是研发的抗癌新药紫杉醇国内外供不应求。在他的推动下我国植提产业快速发展。
中药发展 植物提取路
陈冲老师一生致力于世界人民大健康产业的开发研究。对当前中医药怎么发展,陈冲老师勇挑重担,为中药发展“诊脉开方”,认为中药发展走向世界必须走植物提取的路子。
中医的生命是疗效,中医的发展也是疗效,而疗效来自中药,中药的疗效来自质量,质量的疗效来自成分,成分的疗效来自地道。今天,十四亿人口的中国,中药想采用以前地道种植的方法解决地道问题,已经很困难了,且操作性,可行性都难具足。因为使用中药的人数远超十四亿了,因为土地,空气,生态,市场,商业运营模式等等各种因素,还原不到以前的生态条件和供应链条件。
陈冲老师经过几十年研究编写的《中药提取物鉴别与质量标准参考》共收录了1600多个中药提取物,对每个提取物的基本信息、性状、鉴别、含量测定和功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书中所收录的每个中药提取物的信息及功能介绍,都是从他多年的研究和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具有很高的原创性。中药提取对“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的实施意义很大。
中药的单一化学成分不能代表中药,它没有中药的四气五味,所以不能多方向,多靶点,多路径治病。但是,中药的有效部位可以代替中药的局部性味功能,具有原中药的一个方面,一个方向的药理效能,把局部复配在一起就能替代原中药的性味功能,而且什么成分治什么病,什么含量,什么比例怎么检测都有理有据,可以重复。
让不地道、不合格的中药原料进一次提取设备,人工控制开关、阀门,合理的把握温度、压力、时间、溶剂,定向地把治病的有效成分集中一下,浓缩一下,把不地道造成的含量不稳定消化到生产成本中去;这样就解决了中药的含量问题、地道问题、真假问题。
有什么结构,就会有什么功能。结果跟着方法走,药理跟着成分走,药效是成分的函数,保证了成分,就保住了功效,保住了功效,就保护了中医药。
通过植提,把中药的有效部位按药理方向组织在一起,就是中药提取物复配。参与复配的中药提取物,必须是有效部位,而非有效成分单体。用单体成分复配就成了西医西药复配,丢失了中药的优点,用颗粒剂复配和饮片复配的实质是一样的,而且挥发性有效成分会丢失。中药提取物复配,既不同于颗粒剂复配只是水提物复配,也不同于单体成分复配是西药复配。
中药提取物要复配组方,对病,对症明确,不可以简单地寒对热温对凉,依传统经典药方为基础根据治疗方向,病理要求综合考虑选择提取物。比如,当归,要雌激素作用选择挥发油;要抗菌消炎作用,选择有机酸;要补血作用,选择多糖;要心脑血管方面作用,选择有机酸加挥发油;要提高免疫作用,选择有机酸加多糖;要用于处方中做佐药和使药,可以选择水提物。
中药提取物复配,是中医药发展的方向,中医通过B超,CT,核磁,X照片和生化实验采集病理信息,综合分析,归纳判断,确诊疾病,再以中药提取物复配组方制剂,其治病效率事半功倍。例如银黄口服液,是抗击非典的利器,也是治疗新冠的英雄,是医治上呼吸道感染的良药,全国人民都常用,这就是典型的中药提取物复配实证。
做合格的现代中医人
1.以人为本,以生命为本 教育也是一种治疗
行医先做人。医生要体恤患者,用现代人能听懂的话语去和患者的心灵沟通,有些病不一定开药方,教育也是一种治疗。你有八份教育,沟通能力和说话技巧,才能把两份的专业技术施展到淋漓尽致。
对疾病不要一意地消灭,一意地对抗,一定要转化,采用扶正固本的方法去转化,这里的正就是气血,扶持气血,气血是生命的基础。这里的本就是生命,就是人体新陈代谢的程序。用营养支持、调理、转化。营养能把你从一个受精卵的单细胞,变成一个著名的中医大夫。能让一个多细胞桑葚体胚胎,长出鼻子、眼睛、心脏、脚手。
2.治病,多转化,少对抗,扶正固本才能治好病
很多疾病,特别是慢性病,不是硬件出了问题,是程序出了问题,是电脑软件中了病毒,你换个鼠标,换个显示屏不管用。许多心因性疾病,生活方式疾病没必要手术,你只要帮助患者改变环境,重新恢复平衡,病就好了。一定要因势利导,顺其自然,舒理平衡,激发与启动患者的自愈能力,不能生拉硬扯,不能用解剖学作思考问题的出发点。
身体有时候不含生命的意思,人体多指活的身体,有生命信息系统。经络是生命的信息导线,是生物电通讯线路,尸体上你找不着经络,感应不到生物电磁场的存在,因为所有的通电导线都有电磁场,生物电也不例外,医生感应到了这个电磁场的存在,给他取了一个名字叫经络。穴位是经络上的一个交汇点,阿是穴是这个经络上的敏感点,是释放信号的地方,你在阿是穴外加一个电磁场,就能调理恢复信息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人体是个多生命共生体。一个人光口腔中的细菌数量,就比全中国人口还多,大肠中的一克内容物中细菌的数量,超过了全国人口的100倍。这些生命都是靠信息去平衡,信息有序,则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和平共处,相安无事。也就是健康人生。如果信息障碍,沟通不了,生态平衡被打乱,就出现疾病。人就像一个庞大的管水母。
所以思考问题要对立统一,阴阳辩证,你消我长,此起彼伏,都在一个太极中,没有唯心和唯物,物与心只是事物的两个面,就像《心经》中的色即空,空即色。
3.疾病是个连续映射过程
生命是从生到死的动态过程,所以疾病也是动态的,昨天是高血压,用这个药合适,今天你的体内环境变了,这个药可能不合适了,需要做些调整。疾病是人体中一个连续映射过程,你要采用模糊拓扑思维,通过模糊对应,找到实质。症状就是模糊投影,有相关,有对应,但线性函数关系少,不可拘泥于病名和什么“规范化治疗”。气血的变化,表象出了精、气、神三个层面的变化。由呼吸、消化、内分泌、循环等系统的功能展现出了一个个模糊的动态图形,交并,连动,有时移动,有时联通,一方有病,八方形变,你必须整体思判。
比如说一张X光胸片,它是一个从空间到投影的非恒等映射,我们需要从思想中揭去一张胸部骨骼图,再揭去一张部分消化管道图,再揭去一张心脏模糊图,这时展示给我们的是一张比较清晰的呼吸器官投影图。而纹理增粗,吸烟可产生,年龄可产生,钙化期肺结核可产生,支原体肺炎可产生,小细胞肺癌可产生,少量胸积水也可产生,我们需要再根据患者其他症状,模糊判断,再让他补做其他检查,以证实你对疾病的判断,而不能让患者多花钱盲目检查,全面检查。
又如,一张心脏血管螺旋CT图片,很多较细血管还是看不清楚,我们需要用血管子空间拓扑思维去想象,去估计看不清的那一段狭窄程度是否大于75%,好决策患者要不要去做冠造,因为冠造是创伤的,而且很贵。
尽管有很多先进仪器做检测,但还是有很多关系是模糊的,中医和西医病理概念有一些模糊等价,用中医西医两个病理矩阵比对,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方案。如中医的血虚、气虚、痰湿、血瘀、与西医的心悸、胸闷、气短、紫斑、心律失常、室性早搏、高脂血症、微循环障碍、消化不良,脑血供不足等,有交,有并,而且在动态中连续变换,还有经络的超维穿插,如何获得较为精确的疾病信息,是每个医生渴望至极的需求。
4.中西医融合治疗病症
中医诊病方法就是望闻问切,再高的切脉技术也不能切出血压多少、血脂多少、血糖多少;切不出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切不出是小细胞肺癌还是肺腺癌。所以,中医应该采用先进的西医诊断仪器设备和生化检查。如CT、MRI、B超、免疫组化、穿刺活检、血清化验等等。用他之长,补己之短。用西医的诊断方法,用中医的治疗方法。
西医是对抗医学,处理单因子疾病,立竿见影。而今天很多疾病是多因子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中风、冠心病、癌症等。西医治疗显得苍白无力。
中医治病以调节平衡为主,达到天人合一。
中药现代化必走中西医结合之路
今天的医疗保健市场,正在发生着一场很大的变革,总的趋势是:小病进药店,大病进医院。小病相对于大病是主流,,进药店买的是非处方药,即OTC药和保健品,健康食品。由于知识经济没有普及化,医院要发展,医生要生存,就不得不依靠卖药来维持,所以医药分家,暂时还行之不通。而卖药回扣风越刮越大屡禁不止,使得医院收费层层增高,小病进医院成本大,患者被医院逼进了药店,大病人命关天,药店无能为力,患者不得不进医院,即是倾家荡产,也得伸出脖子挨一刀久而之久,大病患者,或者说所有民众,不得不对大病以防久而之久,大病患者,或者说所有民众,不得不对大病以防为主,而防病进的又是药店,买的还是OTC,保健品,健康食品。
所以医疗保健市场发生了转变,从医院倾向了药店OTC,保健品,健康食品成为人们健康消费的主流,医疗观念从以前的以治为主,向将来的以防为主转变,因此,OTC药和保健品的质量提升,就成为目前的当务之急。
当然只有中药现代化了OTC药和保健品,大多数是天然药。西药多数是处方药。这里中西药各自挥之所长,避之所短。小病调理,大病予防,老龄人群和慢性病康复,亚健人群保健,中药表现了它独到的优势OTC药,保健品,健康食品,琳琅满目,鱼目混杂,消费者眼花乱,难分真伪,很难找到适合于自己的产品。最终还是要靠医生指导,有什么病,用什么药,防什么病,买什么药,病的确诊要依靠科学的,真实的手段和方法。
中医诊病,用的是望闻问切,经过望闻问切获得疾病信息,再用阴阳五行,八纲辨证经过脏腑,经络,表里、寒热、虚实、分析辨证,判断疾病。
亚健态人群,IGT患者,糖耐量降低,胰岛素抵抗,血脂血粘度异常,动脉粥样硬化,中医发现不了,会使大批现代富贵病倾向得不到控制,而变成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的后备军。这里又突出体现了西医之所长。采用西医的诊断,采用中药的保健将成为人们维护健康的主要途径。
西医的诊断仪器,新产品层出不穷,先进的检测方法不断翻新,而中药还是几千年来的生药,饮片,膏,丹,丸,散。如果不能现代化就很难满足市场的需求。中药并非没有毒副作用,无论西药中药,是药三分毒。
由于中药活性成分含量低,所以毒副作用表现不明显,尚若提纯到有效部位或有效单体,其毒副作用立刻表现出来。医,在于用其药的疗效作用,避其药的毒副作用,在效与毒之间趋利避害,平衡关系。中药的优势是传统的配伍组方。如果按其处方中各味药的功能,确定有效部位,并将其准确提取,使其各自具有原饮片的性、味、归径,升降沉浮,功能主治,可参与处方的组合配伍;然后再将此中药提取物按处方组合配伍,制成新型中药;它的有效成分是明确的,准确的,可测的,可控的。
那它的疗效必定是可靠的,稳定的。同时,它的毒副作用会比饮片组方的中药明显。所以必须采用君、臣、佐、使、相克,相畏等方法,对处方再做调整,在功效稳定的前提下,把毒副作用降到最低。中药现代化技术难点就是复方中药配伍,即要具备原处方的功能主治,又要成分可测可控,即要毒副作用小,又要功效大于原处方。这里不仅仅是一个制药工程技术问题,更为关键的是中药复方成分设计问题。
近几年中药研究,化学成果多,药理学成果多,而药理学成果主要侧重在药效学成果。而各成分的药代动力学成果,各成分在体内的相互作用研究成果,各成分比例变化对各成分受体作用效果的研究成果较少,所以复方的体内生化过程研究目前还处在黑箱状态。药是为病服务的,研究药就离不开病。中药现代化的技术当立足于病,充分利用中药现代化科研成果,采用植物化学,生物化学的方法,拿到针对于病的有效成分群,功能疗效第一,毒副作用第二,在西医诊断仪器和生化检验的跟踪下,完成临床验证;方得实实在在的现代化中药。也就是中药现代化必须走中西结合之路。
中医药的前途和命运关系着全人类的健康,陈冲老师几十年的研究,不断向中药提取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为发展中药植提产业创造了优异条件,走出了一条别具一格的创新和科普之路。
目前,中药植提取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政府加大政策支持。才有可能推动创新和创新成果惠及全人类,真正将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陈冲老师电话与微信微信15991455288
上一篇:病毒·中医·提取物——陈冲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