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一场世界酒文化之旅,见证汾酒三年飞越
2019-10-31 12:10   来源:网络   点击:143

  

2017,汾酒集团举办了世界酒文化博览会。同年,2017年汾酒实现营业收入60.37亿元,同比增加37.06%;实现利润总额13.83亿元,同比增加50.3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44亿元,同比增加56.02%。从销售量来看,2017年汾酒销售了5.2万千升白酒,增长了25.62%。

2019,汾酒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期中成绩单”。今年上半年,山西汾酒实现营业收入63.77亿元,同比增长22.30%;实现净利润11.9亿元,同比增长26.28%。

 

3年来,“汾酒速度”不断刷新着行业对汾酒的认识。很多人都知道,这段突飞猛进的跨越式发展,是汾酒国企改革持续推进的成果。2017年,汾酒集团与山西省国资委签订目标考核责任书,自此汾酒拉开改革大幕。汾酒集团董事长李秋喜那句“完不成任务,我引咎辞职”,至今令人倍感豪迈与振奋。而汾酒的增长不仅仅表现在数字上,更表现在企业管理、产品品质和市场营销等多个层面。

 

在汾酒持续推进的改革路径下,“大部制”模式逐渐完善,多个职能部门实施合并重组,推进了管理的扁平化和集约化,并规范了决策层的权力边界,出台了涉及改革、贸易、股权激励等领域的多个风险防控预案,确保企业的和谐稳定与改革举措的有序推进。

汾酒速度的背后,是对质量的一以贯之和一丝不苟。

管理上,从田间到车间,从一颗高粱谷粒到一瓶汾酒上市,要经过一个庞大的监控体系——历经36个大环节监控、183个质量控制点检测,满足2000多个既定标准。

目前,汾酒现共有2182项标准,其中技术标准708项,管理标准201项,工作标准1273项。技术标准体系又分为了16个模块,其中将工艺、采购等模块进行了二次细分,技术标准708项中包括工艺标准47项、采购标准49项、检验标准100项,为食品安全和汾酒质量保驾护航。

在标准之外,则是汾酒在全产业链质量管理中的源头管控——原粮基地的质量管理。

原粮上,汾酒集团在全国各地的高粱基地有四个,山西境内有汾阳和沁县有两个基地,省外设在吉林松原和内蒙古境内;大麦基地有两个,一个在内蒙古,一个在甘肃山丹军马场;只有汾酒在用的麻豌豆,在河北张北和甘肃永登各有两座基地。

如今,汾酒在全国拥有高粱基地15万余亩,大麦基地2万余亩,豌豆基地2万余亩,基地规模接近20万亩的规模。保量的同时还要保质,汾酒的原粮基地都在北方同一纬度带内(大致北纬36度-45度)。这一东西跨越几千公里的“黄金种植地理带”,保证种出的粮食是中国甚至全世界最好的。

科技上,2019年集团公司将继续加大科研投入,从“新技术应用、科技发展规划、对外交流合作、创新体系建设、科研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储备”六个方面进行了升级,全面提升科研能力建设,再加上中国汾酒城充足的原酒供给,都将为汾酒的产品品质做了有力的支撑。

管理、原粮、科技,三驾马车齐头并进,让汾酒真正走上质量规模效益科技复合型发展的战略路径。汾酒是中国白酒的标志性企业,是酒业传统文化属性的最典型代表,而这个有着极深厚传统精神特质的行业,却又是一个高度市场化、开放化的行业,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

汾酒在这个特殊领域,面对极难的命题和极为严酷的市场环境,却做得有声有色,“有速度更有高度”,其样本价值已不局限于山西,而是在改革时代不断进取的表率,是对民族企业走向未来的引领。

上一篇:汾酒再登世界名酒之巅,玫瑰汾酒凭什么摘得大金奖?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