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如何科学防治肝炎?肝病专家邵权武为大家解答!
2018-07-23 12:48   来源:网络   点击:61

  
  7月28日,是世界卫生组织设立的“世界肝炎日”,以此纪念乙肝病毒的发现者及首个乙肝疫苗的研发者——巴鲁克?布隆伯格的诞辰日,呼吁各国人民行动起来,加强对肝炎的防治。然而,大多数人对肝炎的恐惧多于了解,尤其对于常见的“病毒性肝炎”,人们更是闻之色变。不少人也因此出现了诸如“病毒性肝炎治也治不好,还不如不治”,“得了肝炎就离肝癌不远,只能等死”等极端想法和消极厌世情绪。如何科学防治肝炎并走出肝炎防治的意识误区,肝病专家邵权武在这里为大家答疑解惑。
  邵权武
  从事中医临床研究工作46年,1993年以来主持研究部、省级重点科技攻关课题“痹灵丸”治疗腰腿痛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得了科技成果进步奖。曾多次应邀为部、省级和中央领导承担医疗保健工作,同时结合临床医疗经验撰写的42篇学术论文,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公开发表。擅长内科疑难杂症,特别是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乙型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癌、肝血管瘤、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乳腺增生症、肾结石、胆囊炎、胆结石、子宫肌瘤、排卵功能障碍、白癜风、面瘫、中风偏瘫、尿频、肾囊肿、肾结石、脱发、脑梗塞等疑难杂症方面疗效卓著,颇受国内外病友好评。
  目前常见肝炎分为哪几类?都可以治愈吗?
  邵教授:肝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肝病症状比较典型,例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疲乏无力,有时还伴有肝区右上腹疼痛,查体可有皮肤巩膜发黄、肝区触痛,化验检查可出现肝功能异常等等。慢性肝病往往症状、体征都不太典型,仅稍感乏力、容易疲劳,大多在健康体检时被发现。
  在我国,肝炎主要分为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脂肪肝炎及酒精性肝炎等。其中,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型肝炎,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乙型肝炎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病因。目前,慢性乙肝治疗干预,尤其是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进展,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发现病人,丙肝的抗病毒治疗收到良好效果,大部分病人经过合理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以获得临床治愈。
  除病毒性肝炎外,我国的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及药物性肝病的发病率也较高。其中,药物性肝病很常见,但患者常由于未进行相应肝脏生化学检测而不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从而延误病情,因此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如何预防肝病的发生?
  邵教授:1、切断肝病传播途径。对于乙肝、丙肝的预防,应远离各种可能受血液污染的器具,避免不必要的输血、打针、穿耳洞、刺青以及与他人共享牙刷、刮胡刀等,减少接触可能受到血液污染的器具。对于甲肝、戊肝的预防,应注意饮食卫生,因为甲肝、戊肝是通过消化道传播的。
  2、注意饮食卫生。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不喝生水、不生食海鲜,因为蛤、蚝以及贝类等食物容易受到甲型肝炎病毒感染。
  3、保持正常体重。体重过重会加重肝脏负担,患脂肪肝的机率也会升高。如果全身脂肪减少,肝脏的脂肪也会减少,肝病病人升高的肝功能指数甚至会明显下降。
  4、戒酒禁烟。吸烟饮酒会增加脂肪肝、酒精肝的患病几率,有肝病的人应该完全戒洒。
  注射了,是否意味着一劳永逸?
  邵教授:我们日常接触的肝炎最常见的是乙型肝炎。慢性乙肝是一种世界性最常见的血液传播病毒感染性疾病,80 %的肝癌与慢性乙型肝炎有关。乙肝病毒通过破损的皮肤、粘膜进入人体血液以造成感染,主要传播途径为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消化道传播。乙肝的预防主要依靠注射肝炎疫苗。据最新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经过十几年来的乙肝疫苗接种,预防成绩巨大,但要定期检测保护性抗体的水平。在保护性抗体较高的情况下,一般建议间隔3-5年后复查。
  母婴垂直传播是中国乙肝病毒(HBV)传播的主要途径,约30%的乙肝是通过母婴传播而获得的,此类乙肝发展为慢性感染的几率较大。乙肝病毒感染的产妇所生婴儿,应在出生24小时内同时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这是目前预防乙肝母婴传播最有效的途径。婴儿接种疫苗全程共需要3针,在出生时,注射第一针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在1个月时,注射第二针乙肝疫苗;在6个月时,注射第三针乙肝疫苗。
  很多人认为抗病毒治疗无效,转不了阴性,真是这样吗?
  邵教授:强效低耐药物应为首选,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目前,通过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控制慢性乙肝的进展,减少肝硬化的发生,降低肝硬化并发症及肝癌的发病几率,因此抗病毒治疗是确切有效的。当然,新药的研发可能会最终清除乙肝病毒,达到完全治愈,就像丙型肝炎,目前已有5种口服的抗病毒药在我国上市。专家强调,应用强效低耐药的药物仍作为首选,当然对一些适合的病人,应用长效干扰素也是一个选择。

上一篇:历史与科技的融合,编程猫走进西山路小学
下一篇:没有了